后疫情时代,反思城乡规划生态平衡发展的“棕榈提案”

2020年猪鼠年交替之际,新型冠状病毒带来的疫情汹涌而至;借春节人员流动高峰之机,在短时间内攻城略地,迅速扩散至全国、乃至部分海外国家,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冲击。

 

每一次突发事件,都在考验领导者的智慧,考验城市的综合治理水平。同时,疫情也对城市规划和设计领域拉响了警钟,让我们对日常熟悉的城市有了更多的启迪和思考。

 

1

正确打开“园林绿地”的使用方式

 

城市绿地环境是人与自然关系最紧密的室外场所。园林绿地作为城市生态健康环境营造中的基本单元,应该带给居民体验自然、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等功能。在城市园林绿地设计中,要平衡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最根本的是构建回归自然的城市环境。

 

第一,去装饰化,去人工化,材料和植物回归自然。

 

我国有超过5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城市化率在不断提高,城市中心的绿地空间和自然环境却不断减少,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缺少自然刺激与自然接触。脱离自然接触会导致一系列城市病的产生,包括身体性疾病和心理性疾病。对儿童、老人、弱势群体而言,自然环境显得更加重要。

 

 

而自然之美的景观空间,不必过重的装饰,避免过度人工化,用自然朴实的材料和植物来表达轻松舒缓的室外氛围。从而减缓城市病的发生,提高人们的身体和精神上双重健康水平。

 

案例展示
 

1

 

贵安新区综合保税区绿色景观

 

贵安综合保税区是贵州省第二个综保区,该项目尊重原始地形地貌,营造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景观效果,随处可见的美丽山石,花镜与周围环境交相辉映,有效地利用地形地貌与周围环境构成具有当地特色的自然式美丽景观;随处可见的本地“岩石”成为设计师手中的画笔,临摹出自然山水的姿态,表现出喀斯特地貌的世界自然名胜。其中的岩石花境在每年5月进入最佳的观赏期,在这里,岩石与植物融为一体,石中有花,花中有石,到处散发着自然的气息。

项目位置:贵州贵安新区

设计单位:棕榈设计杭州区域

景观面积:560619平方米

第二,增强沉浸性,体验性,加强人与自然的互动

 

社会的文明程度越高,对生态自然环境的记忆和眷念越强。但遗憾的是,今天许多园林景观都是视觉化装饰化的产物,自然元素不再自然。同时也缺少为人们提供必要的活动空间和体验空间。

 

 

自然健康的城市空间,是满足人和自然深入接触的室外空间,这里有鸟语花香和春花秋月,夏荷冬雪。人在景观中,能触摸到自然,能与自然互动。比如白天有蜻蜓蝴蝶,晚上有闪烁的萤火虫和声声蛙鸣;还有植物的芬芳与色彩。

 

 

这样的自然景观充满了沉浸和体验感,是充分和自然互动,形成相互作用。

 

案例展示
 

2

 

保利•金香槟景观设计

 

让一个社区充满活力,让人感到温暖,从而很有人气,并不一定在于景观有多么美轮美奂,而是在做景观的时候考虑到了人与景观的互动性,人与绿化的相互融合,考虑到了不同居住群体在不同场景下的需求。保利•金香槟项目从景观规划到设计手法,处处体现对“家”的理解,更加注重业主的实际使用体验,从细节上,让人感觉温暖,让社区更加富有人情味。

项目位置:辽宁大宁

设计单位:棕榈设计北京景观

景观面积:2.9万平方米

第三,因地就势,搭建符合当地自然特色的城市景观

 

城市近郊的特色小镇,度假文旅、康养地产等,是将人居社区植入到自然山水间,同样需要用自然法则来营造景观环境。更不应该把城市里居住社区中人工痕迹很重的景观风格带到郊外,否则会造成城市景观下乡的怪象。

 

 

同时,这类规划面积较大,尽量选择自然工法营造、自然材料修建,遵循自然条件,发掘场地本身的自然之美。避免用城市社区建设方式破坏本来就是优势的自然地形、植物、河流等等,要以人、动物、植物的和谐共生为指导,以追求生物多样性为目标。这既可以让人们更深入的接触自然、感受自然之美,还可以避免过于人工化而带来经济上的高投入。

 

案例展示
 

3

 

高峰森林公园

 

公园以“人与森林亲密互动”的自然之境为主题,打造广西首个全龄段、全生态的绿色微度假区。总体布局为Y字形,以游客中心为起点,分为东西两条游线,东线(生命河谷)以森林生态之美为基调,西线(精灵河谷)以游乐互动为核心。精灵河谷分布着三个不同主题的王国,生命河谷形成了三段主题和特色都异常鲜明的空间。

项目位置:广西南宁

设计单位:棕榈设计杭州区域

建成时间:2019年5月

 

2

“流动的中国”与城镇化发展

 

经过了40年快速城镇化发展的中国已成为一个流动的中国。很多农业转移人口虽然工作在城镇,但未在城镇落地生根,形成春运人流潮。去年召开的中央财经委第五次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这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变化。未来,随着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发展壮大,人口流动依然会是流动中国的一个注脚。

 

 

面对这样一个流动性巨大的社会,新型城镇化仅仅关注“人往哪里去、地从何处来、钱从哪里出”,显然是不够的,还要关注与人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的城乡人居环境问题。

 

第一,重视城乡的人居环境。

 

优美的景观是良好人居环境的必要条件。以往,农村是由普通民居和一些公共建筑生成的村镇,就是为人的聚居和活动的场所,其建筑形式首先受经济承载力的影响,其次考虑使用功能的需要,最后才考虑审美的需要。如今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审美观念逐渐加强,但是由于缺乏科学合理规划实施,反而花钱营造了污染,滋生了许多乡村建筑垃圾。

 

案例展示
 

4

 

上海周浦镇界浜村美丽庭院设计

 

周浦镇界浜村与上海迪士尼主题乐园直线距离仅1公里且毗邻周浦花海,村子的基础建设也较为完备,在现场调研的过程中,能明显感觉到村子之前有得到过景观提升或维护,但由于各种原因,场地的环境又逐渐趋于不佳的状态。

因此,在设计之初,团队与村委会领导就达成一个共识,被动获得的改变,是最不容易被珍惜的,所以这一次的改造,希望每一户村民都能参与,所以我们设计了许多村民共建的内容,包括用村民家中的旧物改造成景观小品、把老一辈村民小时候玩的游戏情景再现、在公共区域设置共建墙,让每一个参与的村民留下自己的足迹,事实上最终这个小心思得到的认可大大出乎我们的预料,甚至来参观的区长也在共建墙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项目位置: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镇政府

项目荣誉:2018中国最美村镇“治理有效奖”

设计单位:棕榈设计文旅业务组

项目面积:约40000平方米

建成时间:2018年6月

第二,产业带动城乡一体化,实现高质量发展。

 

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不仅需要通过对水、电、气、路、厕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和提供相应的公共服务,使农民更好地“安居”,更要通过激发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即推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使农民真正地“乐业”。只有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才能使农村人居环境的提升具有可持续性。

 

 

新型城镇化强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高质量,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这是发展的必然。这次疫情恰逢春节,返乡回城的过程给疫情扩散带来了风险,我们要正视我国这种发展主要形态中大量的流动性,与此同时要保障民生底线,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发展中营造平衡。

 

案例展示
 

5

 

上海市宝山区罗泾镇塘湾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工程

 

塘湾村是上海市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之一,瞄准“大生态”资源,以“大健康”为发展方向,借助“大智慧”手段激活乡村资源价值,打造了全国首个母婴康养村。从规划角度,围绕其核心产业进行有针对性的提升,引入以萱草为主题的母亲花文化园、康养中心等项目,打造“养生塘、生态湾、智慧村”。现已入选2019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

项目位置:上海市宝山区罗泾镇塘湾村

设计单位:棕榈设计上海区域

项目面积:约50公顷

建成时间:2019年12月

 

疫情同样引发了人们对于生命、健康、城市安全、人居环境等的一系列思考,归根到底是在生态文明时代,人类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如何对待野生动物,如何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公共环境,守护家园。归根到底还是要推广绿色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绿色转型,以产业带动城乡一体化,以实现更有创新活力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平等均衡的公共服务,形成更健康安全的生态环境,实现高质量发展。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我们既需要坚定信心,同心协力,共克时艰,也需要科学理性地分析思考本次疫情的方方面面。对于一家拥有全球化顶级景观规划设计平台的集团公司而言,从专业角度对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进行反思,吸取疫情带来的教训,探索面向全面小康的健康、安全和可持续的人居环境,是棕榈股份义不容辞的责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牵动着亿万人的心。秉承着家国情怀、长远眼光、问题导向思维和科学实践精神的棕榈人,将继续深耕生态文明建设,助力新型城镇化发展,为我们的城市、社会、国家奉献更多的“棕榈智慧”。

 
 

 

项目资料及部分图片来源:棕榈设计、贝尔高林

真实、准确、全面、高效

TRUE, ACCURATE, COMPREHENSIVE AND EFFICIENT